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難民、恐攻 挑戰歐洲人權價值


2016-02-04 02:56 聯合報 布魯塞爾記者蕭白雪


難民加恐怖攻擊雙重效應下,歐洲各國實施越來越多挑戰傳統人權價值的措施,就連向來高舉人權大旗的德、法甚至北歐國家,都在這波世紀危機下,重新讓世人檢視歐洲在人權上的堅持。

去年底的巴黎恐攻後,法國進入緊急狀態,不只讓警察有更多權力在沒有法官核發搜索令下,逕行搜索民宅,也限縮人民集會自由;比利時過去限制夜間搜索民宅的規定,也因可能錯失逮捕恐攻主嫌而作修正。為了反恐,越來越多過去被視為侵害人權的作法,如今因民眾更害怕恐怖分子而被接受。

為了反恐,法國執政的左派社會黨拿極右派的構想來修憲,還想延長緊急狀態,搞到司法部長為理念而請辭,民眾卻依舊活在隨時可能再發生恐怖攻擊的陰影下。

敘利亞難民兒童艾倫浮屍於海邊畫面,曾引起全球同情而引發「歡迎難民」浪潮;但半年來,同樣的海邊幾乎每周都有難民兒童浮屍,更多更大的悲劇不斷上演。

但巴黎恐攻嫌犯中有剛抵達不久的「難民」,德國跨年夜又發生嫌犯是難民的大規模性騷擾案,如今各國對待難民的態度已有巨變。

曾經熱情歡迎難民、標榜人道主義的德國,如今更常見的是群情激憤,怨聲載道,幾乎每天都有攻擊難民營案件發生,甚至從原本的縱火升高到丟擲手榴彈。

德國最近有地方禁止男性難民進入公共游泳池,擁有著名法學院的弗來堡,甚至有酒吧禁止難民進入;還有銀行員工以安全理由,要求戴著面紗的女穆斯林需摘下面紗才准進入;在這波難民危機中聲勢大漲的極右派政黨領導人,甚至主張邊境警察在必要時可向難民開槍。

為了減少持續湧入的難民,德國跟丹麥一樣要修法限制難民的家庭團聚權,最近幾乎每周都有涉及人權的爭議事件發生,嚴重衝擊老愛強調人權道德的德國人。

曾是許多難民心中避難天堂的德國、瑞典,如今從政策到社會氛圍大變,天堂還是天堂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