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人權教育議題融入國文領域教學活動設計教案

  人權教育議題融入式教學活動設計教案--
「原」夢──還給原住民等少數族群一個平等尊重



【壹、內容說明】
  一、學習主題「原」夢──還給原住民等少數族群一個平等尊重
二、學習領域(配合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領域
三、教學對象 :國中二年級
四、教學節數:五節課,共225分鐘
五、設計理念:
    本課〈來到部落的文明〉是原住民作家──瓦歷斯‧諾幹的作品,由於課次安排在「選讀」(翰林版第三冊),加上文意淺顯易懂,老師往往以較快的速度帶過,缺少較深入的探討。在原住民文化保存、研究和發展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若無法藉此機會,透過教學引導同學對原住民文化、人權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殊為可惜。
    本校原住民同學為數不少,課程設計時又適逢電影〈賽德克‧巴萊〉熱潮,正是進行原住民人權教育的好時機。因此,以〈「原」夢──還給原住民等少數族群一個平等尊重〉為教案設計主題,結合國文科領域與人權教育,規劃五節課的活動內容,由課文理解開始,引導同學認識原住民文化,再透過小組活動澄清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與錯誤觀念,以破除偏見,並進而尊重人性尊嚴、關懷原住民人權、接納多元文化。

六、教材架構:
組織圖


七、教學目標:
()認識原住民族的風俗文化及人權發展的程度。
()對不同族群、身分歧視之內涵與自我反省,避免歧視與偏見。
()藉由新聞、評論及生活事例的討論、分析,體察與指認違反人權的事件,以培養評估社會正義及尊重個人尊嚴之能力。
() 培養尊重人權的行為,以及參與實踐人權的行動力。

八、能力指標(學生必須學會的能力)
國文領域能力指標
3-3-2-5 能欣賞作品的寫作風格、修辭技巧及特色。
3-5-5-1 能體會出作品中對週遭人、事、物的尊重關懷。
3-5-5-2 能透過閱讀中外及臺灣文學作品,增進對不同文化
       背景及不同族群的理解與溝通
3-7-9-2 能統整閱讀的書籍或資料,並養成主動探索研究的
       能力。
3-7-10-4能將閱讀內容,思考轉化為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
       能力。
人權教育能力指標
1-4-1 探討違反人權的事件對個人、社區(部落)、社會的影
     響,並提出改善策略、行動方案。
1-4-3 瞭解法律、制度對人權保障的意義。
1-4-4 探索各種權利可能發生的衝突,並瞭解如何運用民主
     方式及合法的程序,加以評估與取捨。
2-4-1 瞭解文化權並能欣賞、包容文化差異。
  九、教學準備
()製作教學ppt、學習單
()老師熟悉教材內容,蒐集相關文章及新聞
()請學生事先分成6組,每組約5人,並於上課時依小組坐好
 (四)〈賽德克巴萊〉預告片
  十、活動流程
文字方塊: 活動一:當「文明」來到部落
 


文字方塊: 活動二:認識泰雅部落

 


文字方塊: 活動三:原民文化特派員
 


文字方塊: 活動四:請問「蕃」名

 


文字方塊: 活動五:原民人權評論分析


十一、教學評量
參與程度、報告內容、口頭評量、學習單


【貳、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設計:
第一節:【當「文明」來到部落】
主題名稱
「原」夢--還給原住民等少數族群一個平等尊重
子題名稱
當「文明」來到部落
活動時間
45分鐘
活動目標
1.  能思考、比較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
2.  能從不同的立場角度去思考問題,培養同理的態度。
相關領域
能力指標
語文
3-5-5-1 能體會出作品中對週遭人、事、物的尊重關懷。
3-5-5-2 能透過閱讀中外及臺灣文學作品,增進對不同文
       化背景及不同族群的理解與溝通
相關議題
能力指標
人權
2-4-1瞭解文化權並能欣賞、包容文化差異。
1-4-1 探討違反人權的事件對個人、社區(部落)、社會的
     影響,並提出改善策略、行動方案。
能力指標
教學流程及內容設計
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人權2-4-1

















語文3-5-5-1
語文3-5-5-2
人權1-4-1












語文3-5-5-2
人權2-4-1



一、準備活動
【課前準備】
1.  老師將筆電、投影機等器材架設完畢。
2.  請同學預習課文〈來到部落的文明〉

【引起動機】
1.  由目前熱門電影〈賽德克巴萊〉引入話題,請有看過的同學說說觀影心得與印象最深的地方。
2.  播放上下集約5分鐘電影預告。
3.  簡介霧社事件始末。
4.  問題思考:
(1)預告短片中,原住民受到什麼不平等待遇?
(2)花岡一郎、花岡二郎遇到什麼難題?
(3)為什麼明知會輸,甚至滅族,賽德克人還是要反擊?
(4)展示〈賽德克巴萊〉簽名卡:「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莫那魯道會這麼說?
(5)承上,這裡的「文明」指的是什麼?

二、發展活動
1.老師請同學翻開課文〈來到部落的文明〉,以問題討論的方式,引導同學概覽全文,抓住本文主旨。
◎問題引導舉要:
(1)本課〈來到部落的文明〉中,也出現了好幾次「文明」,請找出在哪裡。
(2)本課的「文明」指的是什麼?以什麼管道入侵部落?
(3)第一段中,孩子們的夢想是什麼?這些夢想都跟什麼有關?
(4)「文明」來到之後,部落產生哪些改變?
(5)老獵人巴尚‧達努依然過著傳統生活,從課文中,可看出泰雅族傳統生活有哪些特色?
(6)「想想你們的夢想,有了文明並不需要忘了老泰雅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三、綜合活動
()老師歸結本文重點:
1.「文化衝擊」是兩種不同文化相遇時不可避免的現象。對弱勢文化的民族而言,不僅意味著傳統生活方式的改變與價值觀的瓦解;同時文化崩解的過程,更可能使新一代的族人對固有文化價值產生質疑,終而在文化衝擊中失去信心與自我。

2.巴尚‧達努堅持過傳統生活,並說:「有了文明並不需要忘了老泰雅」表示他期盼族人在接納新文明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泰雅族的精神與文化。請同學回想〈賽德克巴萊〉短片中莫那魯道所說的:「再過二十年我們就不是賽德克巴萊了!」莫那魯道所憤怒的,除了表面所見的日本人的壓迫,更是賽德克人的精神與尊嚴一點一滴的喪失。而這不只是賽德克族及泰雅族的遭遇而已,是當時台灣原住民普遍的遭遇。

3.當傳統文化不再受到尊重的時候,也是整個民族失去自信心的時候,如此一來,個人也很難有光榮和尊嚴。其實原住民今日所面臨的文化困境,可能也是臺灣文化面臨強勢文化衝擊的縮影,例如同學們可能著迷於好來塢電影、百老匯歌劇,卻對本土的歌仔戲、布袋戲一無所知,甚至嫌棄落伍。我們必須真正去體會傳統文化的美好,在面臨強勢文化衝擊時,才會知所取捨,而不致失去自我。
()類文閱讀─莫那能〈恢復我們的姓名〉
◎老師帶領學生一同閱讀,並完成學習單下方習題。








15分鐘

















20分鐘














7分鐘























3分鐘

     










筆電、
投影機
〈賽德克巴萊〉預告片










〈賽德克巴萊〉電影簽名卡





































































〈恢復我們的姓名〉學習單









能專心聆聽




能發表自己的想法











能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













能專心聆聽






















能認真完成學習單


第二節:【認識泰雅部落
主題名稱
「原」夢--還給原住民等少數族群一個平等尊重
子題名稱
認識泰雅部落
活動時間
45分鐘
活動目標
1.  覺察對原住民的偏見與刻板印象。
2.  培養公正、客觀的態度理解原住民。
相關領域
能力指標
語文
3-3-2-5 能欣賞作品的寫作風格、修辭技巧及特色。

相關議題
能力指標
人權
2-4-1瞭解文化權並能欣賞、包容文化差異。
能力指標
教學流程及內容設計
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人權2-4-1








語文3-3-2-5





















人權2-4-1




一、準備活動
【課前準備】
1.老師將筆電、投影機等器材架設完畢。
【引起動機】
1.  提問:上節課我們說到巴尚‧達努堅持過傳統的生活,那同學們知道泰雅族有哪些傳統嗎?
2.  先以泰雅族的傳說、故事,引起學生聆聽的興趣,再簡介其部落分布、分支、信仰、儀式、慶典、服飾、婚姻、教養方式、社會生活……

二、發展活動
1.瀏覽課本解釋:
  (1)「泰雅」相關辭彙:
  泰雅、大安溪、八雅鞍部、西
  麗克鳥、巴尚‧達努、雅爸
  (2)其它:
  拉風、峭壁、山肉、陷阱、
  耳語、訕笑。

2.課文生難字詞解釋與形音義辨析。
  ◎獵、蠟、臘、躐、邋
  ◎峭、俏、悄、鞘、帩、梢、
    稍、捎。
  ◎醃、奄、淹、掩

3.重要修辭:
(1)城市的文明還畏畏縮縮地不敢闖進部落→轉化
(2)亞衛的夢是成為森林的守衛者,我們笑他不如去做老鷹;達帕斯決定二十歲以前獵一頭山豬,然後到後山的峭壁扛隻山羊回部落;我的夢想是把大安溪拉到家門前,那就不必走一公里的路才能游泳了→排比
(3)二十層的高樓說得比八雅鞍部山脈還要高,害我們把脖子挺得快到背後→誇飾
(4)泰雅的孩子從來沒有瘦得像竹子般的手臂→譬喻
(5)答案彷彿如疾風的訕笑→轉化、譬喻

三、綜合活動
1.老師以PPT呈現圖片,介紹目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分布情形。

2.分組、認領報告項目:
請同學自行分組(分成6組,一組5-6),各組分別認領泰雅族之外的1-2個原住民族群,回去蒐集關於認領族群的文化資料,如:服飾、建築、器具、信仰、習俗、審美觀、家庭結構、命名方式、教養方式、生活現況……,做成ppt,並於下次上課上台報告,每組報告時間約五分鐘。
注意:不必面面俱到或鉅細靡遺,請各組同學挑選認為最精彩、特別之處介紹即可。






10分鐘








5分鐘




5分鐘




5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筆電、投影機





























筆電、投影機





能專心聆聽








能專心聆聽




          

能專心聆聽並做筆記





能專心聆聽




















能用心參與小組討論,並表達自己的意見

能完成份內工作


第三節:【原民文化特派員】
主題名稱
「原」夢--還給原住民等少數族群一個平等尊重
子題名稱
原民文化特派員
活動時間
45分鐘
活動目標
1.  覺察對原住民的偏見與刻板印象。
2.  培養公正、客觀的態度理解原住民。
相關領域
能力指標
語文
3-7-9-2 能統整閱讀的書籍或資料,並養成主動探索研究
       的能力。
3-7-10-4能將閱讀內容,思考轉化為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
       的能力。
3-5-5-2 能透過閱讀中外及臺灣文學作品,增進對不同文
       化背景及不同族群的理解與溝通
相關議題
能力指標
人權
2-4-1瞭解文化權並能欣賞、包容文化差異。
能力指標
教學流程及內容設計
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人權2-4-1
語文3-7-9-2
語文3-7-10-4




語文3-5-5-2
人權2-4-1

一、準備活動
【課前準備】
1.  請同學依上次的分組,以小組方式入座。
2.  架好筆電、投影機,請各組先將檔案存入電腦,使待會的小組報告進行更快速、流暢。

二、發展活動
「特派員」報導:
1.請各組分別報告所選擇的原住民族群,每組報告時間5分鐘。

2.老師針對同學報告內容中帶有偏見或刻板印象的部分做澄清,並對內容錯誤之處做修正。


三、綜合活動
()老師綜合歸納:
1.  從各組的報告內容,引導同學認識各族文化與信仰,並理解漢人與原住民只是文化習俗不同,而沒有所謂的優劣高下之分。
2.  凡不了解,便不在乎。因此,透過本節課程設計,期望同學能以「瞭解」原住民文化為開端,進而「理解」原住民的思考模式與價值信念,才能以更開闊的心胸去尊重、包容多元文化的差異,破除偏見與歧視,期能達到提升原住民人權的目的。











30分鐘


10分鐘



5分鐘

















筆電、
投影機














能統籌小組意見並發表

能專心聆聽


          

能專心聆聽


第四節:【請問「蕃」名
主題名稱
「原」夢--還給原住民等少數族群一個平等尊重
子題名稱
請問「蕃」名
活動時間
45分鐘
活動目標
1.  覺察對原住民的偏見與刻板印象。
2.  培養公正、客觀的態度理解原住民。
相關領域
能力指標
語文
3-5-5-1 能體會出作品中對週遭人、事、物的尊重關懷。
3-7-9-2 能統整閱讀的書籍或資料,並養成主動探索研究
       的能力。
3-7-10-4能將閱讀內容,思考轉化為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
       的能力。
相關議題
能力指標
人權
1-4-1 探討違反人權的事件對個人、社區(部落)、社會的
     影響,並提出改善策略、行動方案。
1-4-3 瞭解法律、制度對人權保障的意義。
1-4-4 探索各種權利可能發生的衝突,並瞭解如何運用民
     主方式及合法的程序,加以評估與取捨。
能力指標
教學流程及內容設計
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語文3-5-5-1
人權1-4-1












人權1-4-1
人權1-4-3




















語文3-7-9-2
語文3-7-10-4
人權1-4-4
人權1-4-3
一、準備活動
【課前準備】
1.老師將筆電、投影機等器材架設完畢。
【引起動機】
上節課我們介紹了台灣不同的原住民文化,相信同學們對原住民族也更加瞭解了。但是這些原住民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之下,還保留了多少呢?面臨同化問題,原住民族做了哪些努力?我們先來看看本課作者瓦歷斯‧諾幹如何因應這樣的狀況。

二、發展活動
1.發〈來自部落的獵人教師〉學習單,提醒同學在看完影片之後,需回答學習單上的問題。

2.影片觀賞─瓦歷斯‧諾幹介紹

3.  請同學先完成手邊的學習單〈來自部落的獵人教師〉,再根據學習單內容做討論。
◎學習單問題簡述:
(1)瓦歷斯‧諾幹為什麼要「拒絕漢姓」?
(2)瓦歷斯‧諾幹筆名的變換過程代表什麼意思?
(3)瓦歷斯‧諾幹如何面對現代文明的衝擊?

三、綜合活動
1.老師綜合歸納:
瓦歷斯‧諾幹筆名的變換過程,說明了原住民文化在這幾百年內幾經摧折,甚至是被扭曲、被遺忘的。

2.播放影片:「原住民正名入憲、原民日由來」(5:25)
影片來源:
Ing.TV20110801 8/1 原住民 正名入憲 原民日由來 原視

3. 老師說明: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原住民不再使用漢名,而改為使用自己原本的原住民名字。表示臺灣的環境越來越多元、開放,原住民族的文化自尊、自我認同也越來越提升。「文化權」也是屬於人權的一部分,而原住民的人權其實得來不易,是經過多次走上街頭,與國家體制激烈衝撞、抗議而爭取來的。從歧視性的「山胞」到正名為「原住民」,承認原住民是國家原本的主人,不過才短短不到二十年。即使我們自身不是原住民,也應捍衛公平正義,補救歷史的錯誤,支持原住民人權運動,幫助他們從社會結構的底層走出來。

4.作業─完成『原民人權評論分析』個人學習單
◎說明:請每位同學自行完成任人的學習單,並於下一次上課時帶來與小組成員討論。
◎領取資料:
(1) 〈原民人權評論分析〉個人學習單
(2)「原住民族基本法」、「世界人權宣言」內容
(3)原民人權評論文章(每組的文章不同)
◎文章篇目:
1組:由「綁仔」到「死番仔」
        看社會的偏見
2組:由「雜種說」看傲慢的
        國民黨原住民族政策
3組:2009年原住民人權報告
4組:台灣原住民人權保障的
         現況與展望
5組:《社論》保存原住民文化
       提升原住民人權
6組:原住民人權宣言籲尊重
        多元文化







3分鐘











3分鐘



12分鐘

10分鐘












3分鐘




6分鐘



5分鐘











3分鐘



















〈來自部落的獵人教師〉學習單

筆電、投影機、影片檔

















筆電、投影機(須能網路連線)


















文件資料如左所述





能專心聆聽















能專心觀賞

能用心完成學習單











能專心聆聽



能專心觀賞




能專心聆聽
          
















能用心完成學習單

第五節:【原民人權評論分析
主題名稱
「原」夢--還給原住民等少數族群一個平等尊重
子題名稱
原民人權評論分析
活動時間
45分鐘
活動目標
1.  培養包容、尊重的態度關懷原住民。
2.  體察與指認違反人權的事件,培養對不合理、不公正事件的正義感。
相關領域
能力指標
語文
3-5-5-2 能透過閱讀中外及臺灣文學作品,增進對不同文
       化背景及不同族群的理解與溝通
3-7-9-2 能統整閱讀的書籍或資料,並養成主動探索研究
       的能力。
3-7-10-4能將閱讀內容,思考轉化為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
       的能力。
相關議題
能力指標
人權
1-4-1 探討違反人權的事件對個人、社區(部落)、社會的
     影響,並提出改善策略、行動方案。
1-4-3 瞭解法律、制度對人權保障的意義。
1-4-4 探索各種權利可能發生的衝突,並瞭解如何運用民
     主方式及合法的程序,加以評估與取捨。
能力指標
教學流程及內容設計
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語文3-7-9-2
語文3-7-10-4
人權1-4-4
人權1-4-3
人權1-4-1





人權1-4-1
人權1-4-4
語文3-5-5-2

一、準備活動
【課前準備】
請同學依上次的分組,以小組方式入座。

二、發展活動
1.小組討論:
(1)老師發給每組一張〈原民人權評論分析〉小組學習單、老師引導各組統整思考。
(2)老師導讀「原住民族基本法」、「世界人權宣言」,並予重點提示。
(3)請同學依據個人學習單參與小組討論,共同篩選、歸納出最佳回答,並討論處理方式,再重新整理於小組學習單上。

2.小組發表
請各小組派代表上台,將討論結果與其他同學分享(每組分享以修正偏見歧視及省思、觀念釐清為主,時間大約3分鐘)

三、綜合活動
◎老師綜合歸納:
1.  這一單元的課程,我們瞭解了原住民族文化概況,認識了原住民近百年來被壓迫的血淚史,也讀了兩位原住民作家的文學作品,相信同學對原住民族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而藉由分析、討論別人所寫的評論文章,希望能促進同學的社會意識,瞭解原住民族所面臨的問題並不遙遠,也並非與我們毫不相干。
2.  歷史的傷痛不是不去看就不存在,身為台灣人,每個人都應盡力去彌補這道歷史傷痕,才能把傷害變成前進的養分,而不是永遠的痛。期望同學能更重視人權問題,懂得尊重差異、包容不同的思想與文化,秉持著公平正義的原則,讓每個人不僅都能在這塊土地上生存,更能擁有人性的尊嚴。


  老師收回〈原民人權評論分析〉個人及小組學習單,以了解學生對人權觀念吸收及價值澄清的程度。【老師更應能及時糾正並給予全班同學機會教育。】






12分鐘








18分鐘



5分鐘







10分鐘








〈原民人權評論分析〉小組學習單













能用心參與討論
能發表自己意見並統整歸納




能清楚表達小組的看法
、能專心聆聽同學的分享

能專心聆聽









【參、試教評估】        
一、有些學生正如新聞報導所述及,影片的效應竟惹來些許
    仇日心結,實不見導以多面相角度去看霧社事件,讓
    我們能從史實中記取教訓,給世人省思是非對錯,藉此
    機會特別澄清聲明:任何傷害他人的行徑,不會使任何
    人得到永久而實質的利益。
二、歷史已無法扭轉,但在洪流中我們看到政府點滴努力彌
    補過往的錯誤,對於學生所見對原住民學生教科書或學
    雜費的補助,以及基測分數加總分15%35%,一直到現
    在逐步有條件式的加分優待入學標準,也引起許多學生
   不同的看法。這也正是主事者拿捏政策時為難之處,世上
   族類人我愚智身世豈能齊一,萬事萬物依何準據做到公
   平。唯有推展人權教育,消弭過去強凌弱、智欺愚的野蠻
   生活,使人人都能彼此關懷、包容、善解、尊重,才可建
   立和諧的世界。
活動照片
1
2

同學填寫影片學習單
──〈來自部落的獵人教師〉

老師回應同學的提問
3
4

小組討論情形

學生分享學習單內容
【肆、省思與建議】   
一、    歷史的回顧,不在於針對事情始末去追朔仇恨源頭,而應教導學生由歷史的教訓,省思在老舊的族群因自我的偏私或對異我族類生命不尊重而引發不當的殺戮,造成浩劫。
二、    在臺灣多元社會的大熔爐中,目前國中階段學生,在班上所面對同學除原住民,尚有新住民或單親、弱勢等特殊易被標籤化的實在不勝枚舉,透過本課程同時喚起學生養成包容差異、尊重他人、欣賞肯認多元的人權基本素養。

【伍、參考資料】 
1.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http://hre.pro.edu.tw/5-1.p

2.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