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100年度人權教育議題融入式教案第一名內容簡介

【第一名教案】


「原」夢─還給原住民等少數族群
一個平等尊重


作者:鄭慧娟、 林浚

評審總評與建議:
教學活動設計不僅符合人權理念,且具特色與創意。最後一個教學活動:「原民人權評論分析」後,若能引導學生提出改善策略、行動方案更能達到人權能力指標要學生習得之能力。教案設計前後連貫,教學目標中的人權概念能具體地於教學中呈現。
能運用原民人權評論分析學習單及分組討論,探索原住民人權問題的解決方法。
教師可以說明或帶領學生閱讀「原住民族基本法」、「世界人權宣言」的內容,再讓學生填寫學習單。原民人權評論分析學習單,可以進一步發展成行動方案,以達到1-4-1 ……,並提出改善策略、行動方案。架構完整,能將國文課予以加深加廣,融入人權有關原住民歧視問題,並進一步強調文化的尊重包容,一氣呵成,可見作者的用心,實屬難能可貴。

臺中市100年度人權教育議題國民教育輔導小組
『人權教育議題融入式教案徴選』國中組

【壹、內容說明】
一、學習主題 :「原」夢──還給原住民等少數族群一個平等尊重
二、學習領域(配合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領域
三、教學對象 :國中二年級
四、教學節數:五節課,共225分鐘
五、設計理念:
本課〈來到部落的文明〉是原住民作家──瓦歷斯‧諾幹的作品,由於課次安排在「選讀」(翰林版),加上文意淺顯易懂,老師往往以較快的速度帶過,缺少較深入的探討。在原住民文化保存、研究和發展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若無法藉此機會,透過教學引導同學對原住民文化、人權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殊為可惜。
本校原住民同學為數不少,今年又適逢電影〈賽德克‧巴萊〉熱潮,正是進行原住民人權教育的好時機。因此,筆者以〈「原」夢──還給原住民等少數族群一個平等尊重〉為教案設計主題,結合國文科領域與人權教育,規劃五節課的活動內容,由課文理解開始,引導同學認識原住民文化,再透過小組活動澄清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與錯誤觀念,以破除偏見,並進而尊重人性尊嚴、關懷原住民人權、接納多元文化。

六、教材架構:



七、教學目標:
(一)認識原住民族的風俗文化及人權發展的程度。
(二)對不同族群、身分歧視之內涵與自我反省,避免歧視與偏見。
(三)藉由新聞、評論及生活事例的討論、分析,體察與指認違反人權的事件,以培養評估社會正義及尊重個人尊嚴之能力。
(四) 培養尊重人權的行為,以及參與實踐人權的行動力。

八、能力指標(學生必須學會的能力)
國文領域能力指標 3-3-2-5 能欣賞作品的寫作風格、修辭技巧及特色。
3-5-5-1 能體會出作品中對週遭人、事、物的尊重關懷。
3-5-5-2 能透過閱讀中外及臺灣文學作品,增進對不同文化
背景及不同族群的理解與溝通
3-7-9-2 能統整閱讀的書籍或資料,並養成主動探索研究的
能力。
3-7-10-4能將閱讀內容,思考轉化為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
能力。
人權教育能力指標 1-4-1 探討違反人權的事件對個人、社區(部落)、社會的影
響,並提出改善策略、行動方案。
1-4-3 瞭解法律、制度對人權保障的意義。
1-4-4 探索各種權利可能發生的衝突,並瞭解如何運用民主
方式及合法的程序,加以評估與取捨。
2-4-1 瞭解文化權並能欣賞、包容文化差異。
九、教學準備
(一)製作教學ppt、學習單
(二)老師熟悉教材內容,蒐集相關文章及新聞
(三)請學生事先分成6組,每組約5人,並於上課時依小組坐好
(四)〈賽德克巴萊〉預告片
十、活動流程

十一、教學評量
參與程度、報告內容、口頭評量、學習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